自我县公共自行车正式投入运营以来,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,这种低碳、便捷的出行方式在我县蔚然成风。然而,近来不少读者向本报反映,一些不文明行为,导致这些“小绿车”车身受损、丢失等情况时常发生,让相关部门和热心市民十分痛心。事实是否如此?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。
不少车辆“伤痕累累”
刹车、车链条等为故障主力
记者走访了昆阳镇内的多个公共自行车站点,发现许多公共自行车已是“伤痕累累”,其中,刹车故障是最为常见的问题。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,他们纷纷表示都曾借过刹车不灵活的故障车。“借车时没发现车子刹车有故障,骑车之后才发现刹车失灵。当时,我直接从车上跳了下来,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。”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。
链条故障发生率仅次于刹车故障,不少市民还曾遇过链条脱落甚至消失不见的情况。此外,有不少车子的车尾灯脱落,但往往被市民忽视。其实,车尾灯是用来保障市民夜间行车安全,因此不容忽视。记者在公共自行车联东菜场站,发现29辆自行车中11辆没有车尾灯;中行解放街站9辆自行车,4辆没有车尾灯;华夏银行站9辆自行车,3辆没有车尾灯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因车尾灯属塑料制品,风吹日晒加上人为撞击等造成脱落。
市民用车也很“任性”
不文明用车现象频现街头
调查中,记者还发现许多市民用车也很“任性”,不文明现象频现。在昆阳镇中行解放街站,一位女士驾轻就熟地将私人自行车停放在故障车专用桩上,并锁上车锁,致使故障公共自行车无法停放。同时,记者发现一辆公共自行车的坐垫居然“不翼而飞”,仔细找了找,发现坐垫被市民“遗弃”在车筐里了。“这应该是有人调整坐垫时把坐垫拔了出来,放不回去就顺手丢在车筐。”一位路过的市民说道。
除此之外,在昆阳二小附近的公共自行车站点,记者发现一位老人正在晨练,公共自行车的坐垫似乎成了压腿、拉伸筋骨的“利器”,只见他不停地变换各种姿势,完全没有顾忌公共自行车的“痛苦”。这时,一位市民告诉记者,很多人还会将公共自行车当做健身房的“动感单车”,坐在没有解锁的自行车上不停地向后空踩脚踏板,骑累了,就把它当成休息的椅子,甚至三五成群坐在上面聊天。
“这种行为多出现在公园附近,如四角亭站。坐在自行车上面晃动车辆,容易造成车把损坏、还车芯片变迟钝等。”县交通投资集团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。
在平阳大厦北站和中国移动站,记者还看到站点边上停着不少轿车,有的私家车直接挺进了站点,占据3个空车桩位置,有的轿车则是直接堵住路口,致使借车市民无法将自行车推出来。“现如今停车位紧张,许多司机都见缝插针停车,根本没有顾忌公共自行车。”一位市民无奈地说道。
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还发现,部分市民还车也不文明,没有将车头对准还车卡槽,用蛮力将车硬塞,导致还车芯片出现故障。还有一些市民存在恶意破坏行为,将口香糖、纸巾等塞进还车卡槽,致使自行车无法归还。”工作人员说道。
去年已维修两千余次
目前,正进行大规模维修保养
在平阳大厦南站采访时,记者碰到了正在检查公共自行车的工作人员。只见他逐个对自行车的坐垫、刹车、车链条等进行检查,再将有故障的车辆带回维修。“昆阳镇50多个站点只有一人检查车辆状况,每天最多能检查10来个站点的车子。车辆都是流动使用,因此市民还是会碰上有故障的车。”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今早,他已发现8辆车子需要修理,其中十八家路站就有两辆。
之后,记者来到县交通投资集团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,看到一位维修人员正在对故障车子进行维修。在公司一角,记者看到了几辆报废的公共自行车,其车轮钢圈已经完全变形,应该是遇到了巨大的外力作用。据了解,截至目前,已有将近20辆公共自行车处于报废状态,该公司工作人员只能将公共自行车上部分尚能使用的零件拆卸下来。
据了解,3月20日开始,该公司已对公共自行车开始大规模维修保养,其中包括更换刹车片、链条加油、更换车尾灯等。截至目前,已更换400多辆车子的刹车片,预备更换800多盏车尾灯。
“去年,我们一共维修近2000余次。今年年初截至目前,也已维修近800次。”该公司工作人员说道,公共自行车使用年限较长,使用频率较高,加上一些市民不文明、不正规的使用,导致故障出现较为频繁。据统计,一辆公共自行车的人工保养费为40元,其中不包括材料费,维护费用大。在此,该公司希望市民能多爱护公共设施,文明用车。